记者从省国资委了解到,通过统筹做好改革攻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省属国企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以来,省国资委和省属国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促转型,国有资本不断向能源革命方向进军、向新兴产业方向集结、在公共服务领域优化,产业结构正从一煤独大走向多元发展,股权结构从一股独大走向混合多元,煤与非煤产业正逐步实现历史性“结构反转”。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国有企业包袱大幅减轻,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目前,省属企业子企业混改率达到70.9%。建投集团与中国中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出让51%的控股权,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混改实现破冰。建立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省属国企开展差异性、精准化“一企一策”经营业绩考核。针对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分类构建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股权激励试点已经在山西汾酒落地。省属企业及各级子公司累计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453人。大力“瘦身健体”,将企业管理层级全部压缩到4级以内。2018年,中央驻晋企业及省属国企占全国1/10任务量的“三供一业”100%完成协议分离移交。

突出以改促转,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上进展喜人。根据规划,到2020年省属国企实现煤与非煤产业的历史性“结构反转”。截至今年9月底,该占比已经从61.2%降低到56%。在省属国企三年累计退出煤炭产能6690万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从45%提升到66.3%基础上,省国资委进一步通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电联营、电力结构升级和打造全国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实现国有资本向能源革命方向进军。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1月-9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8类新兴产业工业产品总产值完成360亿元,同比增长11%。在推动国有资本在公共服务领域优化上,山西能投、国新能源、交控集团成效卓著。

通过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省属企业加快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一体化管理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截至目前,省属企业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8户,建成省级主要创新平台86个。经过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相继取得太钢“手撕钢”、阳煤“晋华炉”、晋能超高效异质结组件等一批创新成果。

通过加强风险防控,推动国资监管模式创新,省属国企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实现利润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三增一降”的良好态势。截至2019年9月底,省属国企累计完成增加值1946.9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完成856.7亿元,占比44%,比去年同期的38.6%提高5.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累计实现利润254.6亿元,同比增长23.3%。

来源: 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