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销售华南打造节能“新名片”
作为中国石化首批十家“绿色企业”之一和“节能先进企业”,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在管道里程和输油量“五连涨”的同时,输油单耗从2014年的215千瓦时/(万吨·千米)降至2019年的192千瓦时/(万吨·千米),年节约电量3150万千瓦时,“绿色节能”新名片日益闪耀。
“节约能源是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能化管道储运企业的自身追求,我们要全面践行绿色、节能、低碳的环保理念,努力成为国内绿色节能管道能源管理的领跑者和标杆。”在2019年度节能工作推进会上,华南公司总经理田中山发出了新一轮绿色节能的总动员。
“一招鲜”开好“节能阀”
创新是引领节能的第一动力。今年年初,华南公司总经理田中山带队到某石化企业学习调研。期间,对方技术人员介绍起他们的透平动力机械装置。
“武斌,这种装置简单实用,看能不能举一反三,在成品油管道上创新应用。”当天晚上,设备技术处处长林武斌就接到了田中山的指令。
很快,华南公司成立了攻关小组,制定研究方案,马不停蹄地找到了联合协作单位。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今年7月12日,国内首套成品油管道智能余压发电装置在贵阳站投入使用,发电功率达到100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74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电费40万元。
现在,安上了这套装置的贵阳站,不仅是节流能耗得到了合理利用,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同时,还营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这个项目真的是太划算了!”贵阳站员工发出这样的惊呼。
“一招鲜”,步步先。从去年开始,华南公司在富宁东站和玉溪站,合作研发了更加节能高效的“一拖二”国产高压变频器,实现1台变频器可供2台主输泵使用,年均节电204万千瓦时。此外,他们在阳江站、鹤山站和长坡站等3个输油站引进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将功率因数提升至供电局奖励标准0.9以上,投用后月均电费减少3万元。
“一盏灯”点亮“节能路”
近期,该公司北海站的灯全部更换为LED节能灯,整个站场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一盏灯”点亮“节能路”,该站站长杨春辉算了一笔账:原来使用的是荧光灯,更换为LED节能灯后,可以节约40%的电量。
华南公司深知,公司既是能源输送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其主要能耗就是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生产用电,占比超过98%。
要节能,关键在节电。根据不同管段管输特点,华南公司在湛江至茂名、黄埔至东莞段推行降量节电输送,在贵阳至安顺、盘县至秧田冲等管段则推行降压节电输送工艺,每批次节电2600千瓦时。
除了节流,还要开源。在大力推广节电技术的同时,华南公司引入光伏发电,在32个输油站场建起光伏发电站点,装机总容量达到2406千瓦,一年来已累计发电274万千瓦时,节约电费272万元。现在,这32个输油站场都用上了自己的光伏电,有的甚至还有剩余,直接卖给供电局。
一堂课引发节能热
近日,一堂“管道企业的综合节能技术”的授课,引发到场的华南公司员工的热议。
原来,华南公司邀请江苏金智科技公司许洪元博士、大连石化研究院王晓霖博士来讲节能课。像这样的专题讲座,华南公司每半个月就要举办一次。今年以来,已有11名院士相继走上了华南公司的“院士讲坛”,引导员工主动探索最新的节能技术。
“如若花开,蜂蝶自来”。华南公司积极联合一流科技力量,主动靠近节能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先者,借智攻关,在绿色节能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2019年,该公司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院士团队,在能耗在线监测、电力需求侧供应平台、电力储能技术、无刷双馈电机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主动和节能前沿技术的科研院所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始终行走在节能的前沿地带。
“用地球人的智慧来发展华南公司”,这是田中山常说的口头禅,目前已融入到公司发展的方方面面。正是这种借智创新机制,让华南公司站在巨人肩膀上,迎来了科技节能的春天。今年以来,他们与浙江中控合作,联合研发主输泵泵效在线监测系统,并立项建设了输油泵、减压阀、调节阀等设备能耗管理系统;与武汉大学合作,在玉林站塘步线安装应用磁控无功电压智能调节系统,年均产生效益44万元。
兼收并蓄、开放共享,是华南公司的又一大特色。他们充分利用兄弟单位的经验广泛开展设备节能诊断,5年来,持续邀请集团公司节能专家组和茂名石化、广州石化等兄弟单位节能专家,利用公司设备大检查的契机,同步开展节能诊断,累计提出节能类问题24个、建议8项,已全部采纳并整改到位。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