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是“改”而不是“混”-国资论坛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

11月9日,由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院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协办的“2019(第一届)中国国有企业论坛”于11月9日在中国大连举行。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宋志平谈到,国有经济和市场结合是世界性难题。西方国家搞过国有化运动,也搞过私有化运动,最后他们认为国有经济和市场是不能结合的。

他认为,中国破解了这个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专门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宋志平认为,“混合所有制就是一把金钥匙,是解决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相连接的纽带。”

关于“混合”,宋志平认为,混合所有制最重要是“改”而不是“混”。

国有企业的家数不是越多越好,应是抓大放小。过去讲的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现在是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我们认识的深度在进一步加深。他谈到,“只要我们坚持,不再把混合所有制流于形式,不再把混合所有制认为是国有混合所有制,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20年来,中国建材从当初资不抵债发展到如今4000亿收入、300亿利润,做对了那些地方?宋志平提到了四点。

第一,上市混合。他谈到,今天中央企业70%的资产都在上市公司,或者说主要参与竞争的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后募集的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公司的发展,如果没有上市,大多数国企和央企可能活不到今天。

第二,董事会建设和薪酬改革。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和薪酬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整个央企的进步。但他也谈到了一些局限,他认为,董事最大作用是促进企业发展,而不是在董事会里一部分董事监督另一部分董事,应该由董事长做班长,组织董事们一起开好董事会。

第三,坚持主业和瘦身健体。宋志平谈到,国企、央企坚持主业的做法是对的,正是因为有主业的限制,成就了48家央企成为世界500强。在瘦身健体方面,央企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三年,央企减少近1. 4万家企业,中国建材减少400多家企业,管理层级从7级压减至4级,财务杠杆降低了13%。

第四,创新转型。大家都知道,央企是创新的组织,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如大国重器等都是由央企完成的。

此外,宋志平还谈到了国企、央企在“一带一路”和企业党建方面取得的成就。

最后,他认为国企改革还面临三个挑战。第一是市场化竞争中性问题,如果不符合竞争中性,国企在国际上甚至无法招投标。

第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企业家精神,如果企业家没有主心骨,这个企业是很难做好的。企业家是国企的核心,不要认为有个干部就可以做企业。那些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善于捕捉机遇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

第三是如何建立共享机制。他谈到,现代企业不能只关注股东,还要关注利益相关者。不能只给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应该参与公司财富的分配,共享成果。

文章来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