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

  ——专访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

  文·本刊记者任腾飞

  进入“十三五”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截至今年11月份,较好实现了阶段性发展目标。

  《国资报告》记者了解到,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一些内外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使得航天科技集团充分研判新的内外部形势,进一步破解瓶颈难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建设航天强国’纳入国家战略。我们将牢记新时代发展使命,明确新的发展定位,强化使命担当,坚持改革创新,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告诉记者。

  明确新的发展定位

  国资报告:今年8月30日-9月1日,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第七次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未来3年发展改革任务。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吴燕生: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建设航天强国”纳入国家战略,集团公司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到了关键阶段,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历届党组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尽快明确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安排和实施途径,带领全体员工不断夺取新的胜利,这是新一届党组在新时代必须肩负起的新的历史使命。

  从外部来看,我国当前面临各种复杂严峻的形势,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航天强国建设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任务紧迫。从集团公司内部来看,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运行效率、型号任务等多方面暴露出不适应、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推进深化改革进入到了攻坚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团公司党组深感形势紧迫、压力巨大,在分析和研究破解瓶颈难题、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后,决定必须要召开一次发展战略工作会,以此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部署任务。

  国资报告:这次工作会上,航天科技集团的发展定位有了新的变化,作出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

  吴燕生:在第七次工作会上,党组明确提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定位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之所以这么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1999年成立以来集团公司对发展定位做过两次清晰的表述:一是在第二次工作会上,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定位;二是在第四次工作会上,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定位。这两次调整都是适应当时的发展形势而提出来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军队和世界一流企业,这“两个世界一流”是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标准。我们的目标是建设航天强国,其中既涵盖宇航、武器主业,也包括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以“两个世界一流”来检查、推动各项工作。

  要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集团公司必须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这样的发展定位,“国际一流”的目标没有变,坚持市场化、公司化的方向没有变,变化的是不再强调“大型”,不再强调规模。这次工作会上,适度调减“十三五”规模指标,适度提高发射任务数量,既挤压了“水分”,也是要通过更科学的管理、更规范的运行和更完整的制度保证,来提高集团公司的发展质量和效率,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把握创新关键环节

  国资报告:今年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在您看来,如何深刻认识创新的重大意义?

  吴燕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坚持自主创新,为我国新时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中国航天事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航天科技集团历届党组都以较大的决心和勇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推动自主创新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自主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航天科技集团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是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竞争实力的具体体现。

  国资报告:在您看来,应该如何推进自主创新?航天科技集团目前是如何做的?

  吴燕生:推进自主创新,首先要准确把握推进创新工作的关键环节,即独立、协同、衔接、转化。独立是建立完整的自主创新组织体系的基础、前提和保障;要做好军民协同,做好产学研结合,做好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应用基础的研究成果和预研技术研究要做好衔接,研发的技术成果和工程应用以及市场应用要做好衔接,创新的工作模式与工程研制模式要做好有效衔接;航天成果要能够向其他军工领域转化,军品成果要向国民经济方面转化,民品得到应用的成果要向国防建设领域转化。

  我们目前主要从责任、人才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第一,在压实创新责任上,要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关键在于责任落实,特别是压实一把手责任,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第二,在培养创新人才上,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发现、培养、选拔和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机制激发活力,建立符合创新规律和特点的评价体系,统筹设计创新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第三,在营造创新氛围上,要培育创新文化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鼓励广大科技创新人才把个人理想融入航天发展。

  国资报告:11月6日,作为珠海航展主办单位之一,航天科技集团携182项产品参展,对近年来的创新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请问参与本次活动初衷是什么?

  吴燕生:以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为己任,航天科技集团在本次航展上融合实物、模型、互动演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宇航、防务、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三大展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新成就、航天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普及航天科普知识,激发大众的探索创新精神。

  我们要以这次航展为契机,通过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对标世界一流航天企业,不断提高在高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发展能力,未来更加积极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质量地保证成功,高效率地完成任务,高效益地推动国防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使命和责任。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国资报告: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把握好新时代航天科技战线的主旋律,继续保持战略定力?

  吴燕生:我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航天科技战线的主旋律。

  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就要传承航天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创造出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在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航天科技集团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要肩负起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责任;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必须要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杰出人才;必须要在新时代传承和践行航天精神。

  第七次工作会召开前,中央领导同志和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对集团公司发展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对集团公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后续发展寄予殷切希望并提出明确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体现出航天事业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的战略地位,凸显了航天科技集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征程中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航天科技集团全体员工将进一步深刻认识航天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强化使命担当,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保持顽强拼搏的战略定力和勇攀高峰的决心斗志,以圆满完成好各项航天任务的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的信任和重托,为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