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关山飞渡,十七载直挂云帆。

中国电科,重任在肩的共和国长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军工电子国家队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变,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始终不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科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深化对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认识,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和强军兴军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机遇期,全速发动科技兴军的引擎,加快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突破核心技术,增加应对底气。国防科技创新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依靠别人、依附别人,必然受制于人,真正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中国电科始坚持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着眼电子基础产品长远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工程,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基础产品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突破多项关乎全局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受制于人的瓶颈短板,填补了一系列国内空白,办好了自己的事,赢得了发展主动,增强了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拥有“大国重器”,方能扬眉吐气。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中国电科始终坚持强军首责,矢志不渝研制大国重器,不断把胜利的天平引向我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电科创新研发了预警机以及指控、雷达、通信、电子对抗、数据链等系列装备为代表的国之重器,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研制生产的国产预警机,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特别是形成空警-2000、200、500等系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部分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发展模式逐步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世界在变,未来已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关联性已经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力量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电科受阅装备全面覆盖陆上作战7个模块32个装备方队;全面覆盖12个空中梯队;全面覆盖陆海空天电网领域;全面覆盖五大军兵种,全面覆盖现有武器装备平台,这就是信息主导、联合制胜的网络信息体系。

抢占战略前沿,才有一身锐气。战略前沿技术是物化新装备、形成新能力的“孵化器”。中国电科始终坚持扭住战略前沿技术这个制高点。在持续推进传统领域科技发展的同时,向网络空间、量子、太空等新兴领域全方位扩展,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技术等前沿技术作为发展重点和赢得未来军事竞争的主要抓手,不断开辟独创独有、引领发展的科技创新方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正式发布世界领先的量子通信技术——速率世界领先的量子密钥随机数发生器,突破密码时代的禁锢,领跑量子时代的脚步。研制单光子量子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出6位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原理样机;全球首个基于石墨烯的射频功率器件研制成功,区块链、5G安全技术引领行业标准。无人机集群组网通信、编队协同等核心技术连续打破世界记录。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中国电科以网络安全国家队的姿态踊跃发声,为业内展出了覆盖理论、算法、芯片、产品、系统、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网络安全产业链成果。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大技术领域也在逐渐凸显出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

着眼能打胜仗,彰显战场杀气。战斗力具有终极性,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更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来检验,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中国电科始终坚持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网络信息体系的理念来理解作战体系、塑造装备体系,有力推动了军队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能力向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转变。出台了《中国电科贯彻落实能打仗、打胜仗指示精神的指导意见(试行)》,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深入研究未来作战,瞄着明天的战争,创新作战概念、军事理论和新技术应用,做到未来打什么仗就发展什么武器装备与技术。把作战需求贯彻到武器装备研制全过程,确保研发和生产的武器装备适应能打仗、打胜仗要求。

中国电科创造性地提出了“电科演习”,进一步紧贴一线部队,常态化机制化的扩大交流范围,结合部队作战需求和先进技术,构建综合性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大力发展体系性的检验试验能力,为部队提供战斗力整体解决方案。在装备交付前,进行体系能力验证,确保向部队交付体系作战能力,在装备交付后,通过“电科演习”研究装备的能力缺陷和新的组织运用模式,促进体系能力的迭代演进,为做好军事斗争装备准备提供有力支撑。

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碧波荡漾的南海,从大漠孤烟的西部边陲到美丽富饶的东部沿海,中国电科用一个个技术过硬、质量过硬的信息化装备践行着强军首责,见证着江山多娇、守护着祖国安宁。

推进体系建设,涵养充沛中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息化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根源来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电科聚焦人才、机制和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定实施《中国电科加强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等10余份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加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院士、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形成了一支10万科技人员组成的恢弘队伍。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布局和稳定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06个,依托各类重点实验室,强化面向未来10年的基础研究,夯实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根基。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中国电科全系统干部职工时刻铭记祖国积贫积弱时的切肤之痛,时刻铭记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时刻铭记牺牲同志的碧血丹心,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劲,一股子气,一股子革命精神,尽心竭力把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搞上去,永志不忘科技兴军的初心,因为我们工作的地方是中国电科,我们守护的是可爱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