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科:长风破浪正当时 筑基网信再出发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
近三年,中国电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以“一五五三”战略为指引,以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为目标,瞄着企业化、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四化”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努力提高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一、三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成就
(一)狠抓质量效益,实现经营业绩高质量发展
2016年至2018年,中国电科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经营规模效益稳定提高,营业收入由1813亿元增长至220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3%;利润总额由182亿元增长至21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4%;净利润由165亿元增长至19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3%;经济增加值由159亿元增长至19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9%;资产总额由2495亿元增长至354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3%;净资产由1391亿元增长至185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4%;平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10.4%,平均资产负债率仅为46.2%。主营业务收入持续提高,经营质量稳步提升,主业实业收入占比提高6.36个百分点;主业投资占比极高,非主业投资占比始终保持在3%以下(主要是支撑主业发展的配套保障项目建设),三年来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7.2%、98.2%和99.6%。
截止2018年,中国电科在国资委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15年获得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和5个任期业绩考核A级,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稳步提升,2018年位列中央企业第3位。同时,被评选为2016-2018年任期“业绩优秀企业”和“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这已是中国电科第五次获得任期“业绩优秀企业”,第三次获得“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号。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370位,较首次进入排名提升38位。
(二)聚焦主责主业,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
中国电科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和发展要求,以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为统领,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对核心技术和重大产业布局投入,推动中国电科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网信领域的国家战略,明确主业发展方向。以解决突出短板弱项、实现自主可控为关键,优化主责主业,进一步巩固“军工电子国家队、科技创新骨干力量、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羊”的地位,把中国电科打造成为“高端电子信息产品供应商、信息系统集成商、电子信息服务商、电子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重构体系、核心系统和装备、关键基础产品、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等五类主业,统筹推进核心能力建设,形成全系统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相互支撑的主责主业架构。
二是履行军工电子国家队使命责任,支撑国家战略能力实现。全面完成了以预警机、中华神盾等为代表的各项重点科研生产任务,形成了体系牵引下系统、整机、基础产品协同发展的军工主营业务格局,产品覆盖陆、海、空、天、电磁、网络全作战域,正在由配套从属向主导引领转变、由提供系统装备与集成服务向提供体系能力转变、由单打独斗向大兵团作战转变,在支撑我军形成和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中发挥了引领和核心作用,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能力的实现。
三是树牢电子信息产业领头羊地位,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致力于发展和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以创新体系为源头驱动,以市场体系为需求牵引,以组织体系、财务金融体系、人才体系和制度体系为保障支撑,紧跟国家区域战略规划,促进信息化与行业的深度融合,聚焦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型智慧城市、行业信息化、智能制造等重点方向,打造安全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装备与新能源、基础电子产业板块。安防监控产品销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电子装备制造、应急指挥、民用雷达等产品国内市场领先,在国内率先提出新型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理念,发挥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羊的作用。
四是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提升资源全球配置能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电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体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坚强后盾,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为有力支撑,着力提高产品成体系出口能力,着力增强对客户的价值服务能力,着力提升CETC品牌国际影响力,着力抓好基础性和前沿性国际科技合作,着力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收入逐年提升,已占中国电科总收入12%,成为支撑中国电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业态,助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
(三)强化自主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中国电科强化战略谋划与系统布局,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切实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把握战略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着力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围绕网络信息体系推动社会组织结构演进,建立网信事业的能力结构、要素结构、运行结构,布局研究下一代网络技术体系、协议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和核心专利体系,实现体系超越;在网信应用技术领域,重点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计算、虚拟/增强现实、量子信息、太赫兹、未来网络、新一代半导体等关键技术,实现基础前沿超越;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网络空间安全、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大数据等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部分领域已取得重要突破。
二是强化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电科针对竞争对手加大对我技术封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全面梳理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短板弱项,主动向国家提出自主可控解决方案,倡议设立全面推进自主可控发展工程,并在集团组织启动实施网络信息体系“XX工程”。实施XX工程,就是一揽子解决电子基础产品自主可控建设问题,联合中国电科乃至全行业的优势力量,在基础领域成体系布局核心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构建基础、整机、系统协同联动、“以用促研”的自主可控生态。
三是打造开放式的科技创新生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强化自主创新,布局基础前沿研究,构建开放创新平台,先后设立了信息科学研究院、海洋信息科学研究院、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城市信息治理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国家工程技术实验室),打造重庆三维异质异构光电子集成电路工艺研发平台、长沙集成电路成套装备国产化集成及验证平台进行科技创新;建设电科芯云,打造国内首个集成电路与微系统共享共创平台,开放集团内部400多个IP和来自二十余家供应商的100多个IP供设计者使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成立欧洲科技创新中心;与微软、泰雷兹、柯林斯、比利时微电子中心(IMEC)等国外一流企业构建了稳定的科技交流合作关系。
(四)深化国企改革,市场化体制机制先行先施
中国电科始终坚持企业化、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改革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总体部署,优化业务布局,完善组织架构,创新运行机制,加速向世界一流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战略目标奋进。
一是顶层谋划并积极推进研究所企业化改革。2016年至今,已整合内部41家研究所组建16家子集团和6家专业公司,在探测感知、指挥控制、电子对抗等领域实施布局,基本建成以母子公司和“母分公司”为主要管控模式的“三层架构、两级经营”主营业务组织体系,业务的整体竞争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稳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正式启动首批研究所转制。
二是有序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2017年12月26日,中国电科正式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子企业除个别待清理退出外,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任务。积极推进上市公司建设,2018年上市公司累计营业收入195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04亿元,海康威视连续七年蝉联IHS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第1位。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突破,电科仪器纳入国家第三批混改试点,海洋信息科学研究院公司、圣达电子纳入国家第四批混改试点。
三是全力落实国企改革重点任务。6家成员单位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在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等方面享受地方政策,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全面推进低效亏损企业治理和“压减”工作,累计完成法人户数127户,提前1年完成国资委部署的20%压减工作任务。
四是推进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中国电科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中央企业中率先提出《中国电科现代国有企业“1+3”权责表》,有效理顺党组、董事会、经理层权责关系;规范成员单位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以电科海康、电科通信在干部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25项授权为试点,对已组建的子集团和专业公司实施“一企一策”专项授权,提升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增强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
五是加快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全面推行“五元薪酬”体系建设,部分子企业试点实施工资总额备案制。积极实施中长期激励,推进11家岗位分红试点、1家项目收益分红试点、24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试点、3家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6个项目员工跟投。利用高科技企业优势,实施中国电科“科技创新二十条”,着力破解研究院所创新体制不灵活、成果转化率低等难题,科技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激发。
(五)推动平台建设,优化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
中国电科作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力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布局,持续打造资源整合和业务发展平台,以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落脚点、着力点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行业影响力、带动力和牵引力逐年增强。
一是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平台。围绕网络安全、大数据、城市治理、基础软件等军民融合产业,先后筹划组建网络安全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与微软合资组建神州网信等专业公司,在网络安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领域进行了有效布局。
二是搭建核心技术资源自主可控平台。组建中国电科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大核心元器件、网络安全等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布局和投入,成体系推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组建半导体材料公司、云公司、DSP、AD/DA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为核心技术、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搭建运作平台。
三是推动上市公司成为核心经营平台。先后组建了创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网络安全专项并购基金等若干私募基金,规模近千亿元,有效支持了中国电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业务全寿命资金需求。同时,加大资本市场统筹运作力度,通过IPO和借壳重组等,下属上市公司达到10家,并通过持续经营运作,电科系上市公司发展综合能力突显。截止2018年12月27日,中国电科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959亿元,上市公司总收入(793亿元)占集团公司总收入36%,上市公司总利润(138亿元)占集团公司总利润65%。
四是加大各类资源向核心主业的聚集。全面开展低效亏损企业清理、厂办大集体改制等工作,累计完成8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32家厂办大集体清理、压减各类控参股企业200余家,管理层级基本控制在5级以内,在全面提升经营质量的同时,各类资源不断向优质企业聚集。
五是加大科研生产核心能力精准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股权和固定资产投资超过700亿元,建成了一批科研生产核心能力体系和若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六)坚持人才驱动,高质量人才大军正在形成
中国电科积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始终将人才视作核心资产,挖掘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贡献。截至2018年底,拥有在职职工19万人,拥有国家级科技人才518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9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6人,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140人。截止2018年底,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56人,首席专家118人。
一是始终坚持突出干事创业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实绩的干部,旗帜鲜明地进行表彰奖励、大力选拔使用;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坚持抓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和锻炼,有序采取交流轮岗、急难险重任务锤炼等多种形式,丰富年轻干部在不同环境、不同岗位和不同角色中的复合履历和实践积累。
二是坚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院士后备人才培养推荐规划,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实施院士增选人短期计划人选11人和中期计划70人,4人初步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打造院士后备人才蓄水池;继续开展了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评聘,三年新选聘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21人、首席专家37人,直聘中国电科首席专家7人,进一步为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欧洲和美国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
三是深入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国电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10余项,落实措施40余条;出台《中国电科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管理办法》,鼓励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有序流动;制定了《中国电科公派出国留学选派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完善科技专家事业平台,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设。
(七)彰显企业形象,推动社会声誉度不断提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电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形象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是探索实施科技输入与产业带动的精准扶贫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扶贫、造血为主、电科特色”工作方针,扎实推进绥德、叙永两县定点扶贫工作,先后派出6名挂职干部,集团总部累计投入3906万元,组织成员单位累计在两县投入1038万元,“扶志、扶智、扶产业”三扶并举,探索出“综合党建+特色产业+志愿服务”三管齐下的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实施智慧党建综合扶贫、光伏发电、绿色照明、绿色农牧业等电科特色的精准扶贫项目;助力绥德县贫困发生率从13%下降到1.2%、叙永县贫困发生率从15.4%下降到6%,直接带动2000余人脱贫;携手革命老区龙岩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与古田共建党性教育基地,投资2.5亿元建设闪烁激光晶体产业化项目,助力老区稀土产业升级;全力抓好援藏援疆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和干部派驻;为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和贫困家庭提供多种帮扶,连续三年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和社科院的优秀案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支援边区建设贡献电科力量。
二是巩固意识形态主流阵地塑造大国重器文化体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电科文化建设,为全系统改革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营造良好氛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全系统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把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作为重中之重,拓展和加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建设,清理整顿“僵尸”网站等无效、低效、有风险阵地,切实规范和巩固意识形态主流阵地。坚持加强忠诚、可信赖的“大国重器”形象宣传,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贵阳数博会、珠海航展、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集中展现中国电科关于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理念与成果,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文化建设,用不可或缺的“大国重器”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中国电科文化体系,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电科文化建设工作指引》,为新时代电科文化注入新内涵。
(八)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电科突出党建工作与责任使命融合,与全面深化改革融合,与经营发展融合,与干部人才队伍、组织架构融合,聚焦党组织在重大工程、重点任务中发挥作用具体化、显性化,推动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构建中国电科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工作体系。更加突出思想认识的先导作用,更加突出对党建工作动态化、清单化管理,中国电科党组构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体系,推动构建改革发展党建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新体系的实施,党的建设对改革发展引领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各级党组织的政治站位明显提高,聚焦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中国电科使命责任抓党建、强党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显著。
二是推动中国电科新时代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在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过程中,在新成立的子集团/专业公司,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实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一人担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建立党委工作规则,使之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在市场开发和工程任务繁重、涉及成员单位众多的区域,探索建立党组派驻区域工作协调组,用政治责任统领经济利益和业务协同,协调大事要事,协调与地方关系,协调重大市场开拓,发挥中国电科整体优势。
三是强化中国电科新时代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聚焦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以“结对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为主题,组织成员单位党组织之间、成员单位党组织与用户、政府机关党组织之间开展共创共建,共建单位每年确定一个共建主题,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党日,为共建单位办一件实事,推动共建工作取得实效;以党组名义成立党员攻关团队,由院士和集团首席科学家担任负责人,明确攻关目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标准,有效保证了重大项目按要求高质量完成。
二、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中国电科深刻认识我们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电科必须中流击水奋勇前进,应对高质量发展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
(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勇敢迎接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化,新贸易保护加剧,民粹主义势力明显抬头。西方强国公开把我国当作战略竞争对手,加大了对我政治分化、军事围堵、经济制裁、科技封锁,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艰难、风险犹存,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加大世界经济的下行压力。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在提升体系作战能力中的先导和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全球网信技术产业进入了一个从技术应用向信息应用、从技术主导向信息主导、从系统能力向体系能力的新转型升级期。
从国内看,我国正在面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科技革命、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和强军兴军事业深入推进的历史交汇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空前融合的历史交汇期。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科技创新面临全新挑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军队改革不断深化,更加强化联合作战、全域作战,更加强化“能打仗、打胜仗”,更加强化面对强敌,更加强化总体国家安全利益的保障。政府改革不断深化,更加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加强调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国民经济发展更加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强调数字经济发展,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
从自身看,思想观念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距党和国家赋予的新要求还有差距。集团主导的有效性还需要加强,成员单位对规划的执行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深化,组织架构有待优化,新动能打造有待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前沿和基础科研水平、科技创新的系统能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足。项目经济比重过高的局面还有待改善,向服务转型的商业模式还处在探索完善之中。资产效益和经营效率还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成员单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需要解决。
(二)在逐梦奔跑过程中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
一是紧紧围绕强军梦,抓住科技兴军带来的重大机遇。军队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对加快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电子信息装备的发展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为中国电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二是紧紧围绕强国梦,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从最初的电子信息行业逐步扩大到各行各业,国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进一步放管服,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产品、系统、体系支撑,这些新的发展形势和战略布局既给中国电科的改革发展释放了更大的政策红利,也为中国电科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三是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制造不断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中国方案不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国家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中国电科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也为中国电科加快海外营销网络布局和建设、拓展国际化经营市场空间、广泛参与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国家队责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二是以履行使命责任为根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主责主业布局。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和发展要求,以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为统领,以解决突出短板弱项、实现自主可控为关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彰显“大国重器”的政治担当和价值所在。
三是以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为统领,强化“强军首责”。牢记新时代国防和强军使命,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全面完成“高新工程”等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加强军工重大项目策划,持续推进“短板弱项”攻克工程,持续推进落实“XX”工程取得实效。
四是以抢占科技创新高点为目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守科技创新骨干力量的使命担当,聚焦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突出主业,聚焦短板,推进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五是以打造电科特色的高端高价值产业体系为核心,巩固行业领头羊地位。围绕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面向数字经济和数字转型,立足“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羊”定位,按照网络信息体系的理念,在区域市场开拓上形成合力,在系统解决方案上形成合力,打造新动能、谋划大项目、构建新生态、形成大产业。
六是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提升集团化的国际竞争力。秉持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加快资源整合与核心业务“走出去”,进一步夯实国际化经营基础。
七是以网络信息体系的整体业务能力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市场化、企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建设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集团化管控模式建设;对主要成员单位实施“一企一策”,分类下放人事权、资产管理权和财务管理权,并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加强对被授权单位的统筹监督。
八是以战略规划为引领,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推进“使命引领”型战略管理,建立符合中国电科管理特点的战略规划管理体系,优化战略规划制定、建立战略规划体系,实现规划对主责主业的全面引领,发布中国电科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指标体系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九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导向,推进创新机制落地。强调市场理念和市场化机制,实施创新活力激发机制,深化财务管理机制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中国电科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及上级领导机关工作部署,落实中国电科“新云湖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三个转变”,深入推动“一五五三”发展战略落地执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主责主业调整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优化存量和增量资源配置,以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彰显军工电子国家队担当,以成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彰显科技创新骨干力量作用,以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彰显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羊地位,以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向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迈进。
文章来源:国资委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