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油:铸牢高寒航油铁军的根和魂

黑龙江省北部冬季平均低温可达-30℃,北极漠河的冬季长达8个月,历史最低气温达-52.3℃,东极抚远的冬季寒冷干燥,最低气温-35℃,是祖国大陆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也素有“高寒禁区”之称。在这里保障民航安全运行、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中国航油人,在年复一年的高寒环境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打造出了一支“有责任、有定力、有纪律、有担当、有作为”,践行“铁的责任、铁的纪律、铁的制度、铁的执行、铁的担当、铁的和谐”的东北高寒航油铁军。
中国航油在东北地区有5个供应站位于祖国边疆,其中3个地处高寒地区,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常年低温给员工身心健康和设施设备完好带来巨大影响。而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中国航油人战严寒、斗风雪、练精兵、保供油,忠诚履行着“飞机飞到哪里,中国航油就加到哪里”的庄严承诺。多年来,中国航油东北公司在漠河、抚远、黑河、加格达奇等高寒地区供应站固定资产投入一千余万元,共保障航班近2.7万架次,累计加油量超4.5万吨。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大兴安岭、黑河、塔河、毕拉河等森林火灾救援航油供应保障任务,积极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用顽强拼搏的精神捍卫了“航油国家队”的光荣称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航油人始终牢记,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航油东北公司党委把高寒边疆供应站党的建设作为重点,从抓党建入手抓安全,着力铸牢铁军之魂,确保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面对地处边远、气候寒冷、人烟稀少、环境艰苦的挑战,中国航油提出了“距离再远、不忘初心;气温再低、不缺精神;人烟再少、不辱使命;环境再苦、不畏艰难”。中国航油东北公司党委不断建强由佳木斯、抚远、伊春、建三江四个供应站组成的东方第一站联合党支部,通过联合支部建设强化党建,推动片区化资源共享,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抚远供应站积极向“英雄的东方第一哨”学习,通过军事化管理,锤炼精神、强健体魄,以军事化队列训练、军事化内务管理、军事化作业标准,打造出一支驻守边防的航油铁军。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守卫边防、建设边防、奉献边防”的三边精神,将航油边防哨所建设成坚强有力温暖和谐的航油之家。他们每天对油库进行安全检查、设备维护、保障航班安全供油、进行业务学习,自己动手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家的氛围。在他们的时间表里没有周末、没有假日,即使逢年过节,他们也会坚守履职。

中国航油抚远供应站的胡文生同志家在加格达奇塔河地区,离家两千公里,回家一趟单程时间要两天两夜,参加工作来,每年他只回家一次,就连孩子骨折住院,他都只能通过视频电话远远的送去牵挂,多少次妻子、孩子、父母需要他的时候,他都无法尽到一个丈夫、父亲、儿子的责任,每当提起这些事,都让这个东北大汉禁不住悄然落泪。即使离家不远,每逢重大保障、冰雪天气,安全生产任务重时,他们也没有时间处理家中事务。漠河供应站的李明欣,爷爷生病住院时,他没有及时赶回家中,没有和爷爷说上最后一句话;父亲、母亲患有重疾,作为独生子的他,也没有时间在身边尽孝。正是身为航油铁军的责任与担当,使他们放弃了无数个与家人承欢膝下的日日夜夜。而父母、妻儿的默默支持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驻守边防航油事业的坚强后盾。
“风硬我们的作风更硬,天寒我们的意志更坚”,无论气候多恶劣,物资多匮乏,中国航油铁军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五有”“六铁”的东北航油铁军精神,铸牢基层党支部坚强堡垒,履行“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神圣使命,为东北民航事业发展,全面振兴东北经济贡献铁军力量。